原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Khn_z9FPmU&t=0s

詹姆士歐基夫醫生 (Dr. James O’Keefe MD) 是美國心臟科數一數二的頂尖醫師,美國今日報 (USA Today) 也將他列為最具影響力的醫師。雖然他是心臟科的權威,但近日都柏林的TED大會上發表一篇關於同志的動人演說,表示科學研究顯示:同性戀的產生是人類演化中強化生存的一種機制結果。

由於兒子18歲時向他出櫃,雖然他與妻子表達了無條件的愛,但是為兒子的將來擔心總是難免的,也促使他針對同性戀的基因與演化成因開始進行研究。

目前世界上已經突破七十五億人,歐基夫醫生表示同性戀是大自然減緩人口成長的方式,在演說中他說:「在人類發明避孕藥以前,大自然已經發明了控制生育的方式:同性戀」

他也提到在X染色體上有一個「愛男基因」,也可能是讓男生成為同志的原因:「當這個基因出現在女生身上,女性會傾向較早開始性行為並生下許多孩子,但是在男生身上則是會造成同志傾向。這個基因也就能夠控制一個兒孫成群的家庭會偶爾出現一名同性戀,來維繫家庭關係,也能增加整個家族的生存機會。

歐基夫醫生也特別總結他的理論:「如果家庭中孩子的數量已經有很多,或是家庭面臨壓力,大自然會偶爾啟動『同志基因』的開關,這不只會影響到大腦發展出同性戀的傾向,也會增進這些人的EQ(情緒商數)。」



原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7QdG_AlTLg

同志到底適不適合養小孩?關於同志養小孩,
好多人都有先入為主的誤解和偏見,
美國知名知識網站博聞網(How Stuff Works) ,
要帶你看看破解同志養小孩的五大迷思。

研究再再顯示:同志養出來的孩子與異性戀一樣好,
性傾向不是重點,家庭資源與投入心力才是養好小孩的關鍵!

不要再陷在沒根據的擔憂與恐慌之中了,
為了下一代,就讓相愛的同志也能順利結婚成家!




原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y4R6UNueuM

共和黨議員Maureen Walsh2012年在同性婚姻的辯論會上,
以真摯感人的演講,表達支持婚姻平權的心聲。
這段演說當時也在YouTube爆紅,網友大讚是年度最感人的一段演說。

「究竟為什麼有人會不允許給予真心承諾的兩人平等的權利,能以婚姻之名共度人生呢?」


原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QLh8MdMrpY

為什麼同志一定要「婚姻」,
難道另立專門「同志伴侶法」不行嗎?
哲學教授John Corvino告訴你,
歷史上從來沒有「隔離但平等」這回事!

或許有人會說身心障礙者或原住民也有專法保障,
但這些專法都是在民法之上,額外給予的進一步保障,
同志則是連基本民法的婚姻權都不適用,不可得!

如果同志伴侶權利義務和異性配偶不同當然是歧視,
那如果另立專法但內容與民法婚姻規範完全相同,
請給我一個為什麼這不能叫「婚姻」的理由!

呂欣潔:「立定專法,等於是國家承認了,同志就是二等公民,我們是次等人,『不夠格』『沒資格』跟你們一起進入同一種婚姻制度,這是一種由國家帶頭的歧視。」

延伸閱讀:
為什麼要推婚姻平權而非同性伴侶專法?
https://hotline.org.tw/blog/1036

另立專法是比反同更可怕的歧視
http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8496/2133203

羅毓嘉:隔離立法的平等,與不平等
http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40/article/850


原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qrInyivLxM

得知自己是HIV感染者,
提起勇氣告訴朋友,希望能夠獲得朋友的支持,
換來的卻是朋友當場大發雷霆、毫無保留的歧視,
與他身處同一空間的你會怎麼做?

其實愛滋病並不可怕,
人們對於愛滋的認識太少,迷思太多,
讓這些帕斯提(HIV感染者)在生活中隨時面臨惡意與歧視,
積極給予他們正面而溫暖的支持,
告訴更多人正確的觀念,
就能創造出對這些人更友善的社會。


「病毒縱使會影響感染者的健康,
但真正危害到感染者生活下去的,
是這個社會的歧視眼光。」
--呂欣潔

延伸閱讀:
愛滋基本知識(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)
http://praatw.org/aids.asp

愛滋Q&A(露德協會)
http://www.lourdes.org.tw/list.asp?menu1=2&menu2=146

【欣潔想想】 比愛滋病毒更可怕的東西:人們的歧視眼光
http://www.thinkingtaiwan.com/content/5440

HIV匿名篩檢(熱線諮詢協會)
http://hotline.org.tw/services/87